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设置  法规制度  理论学习  审计流程  反馈监督  延大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案例警示>>正文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购买第三方审计服务的思考
    2022-05-09 11:00   审计观察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购买第三方审计服务越来越多,各单位在支出方面更加严谨,在预防财政资金损失风险方面更加重视。但与此同时,过度审计、审计形式化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结合当前过“紧日子”的要求,部分单位存在审计费浪费的现象。本文对几种典型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一:量价清晰的合同也要审一遍

    某单位签订的制作条幅合同,合同中已明确条幅单价及数量,最终却按第三方审计结果支付合同款。审计结果为单价按照合同价,数量按照该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的条幅数量进行结算。该审计结果未体现出第三方审计的实质性审核工作,结算审核报告成了走形式。

    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货物采购类合同,此类合同的特点在于签订合同时已经能够确定采购货物的种类、数量,由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货物验收工作,货物验收记录能够准确反映出合同履行情况。个别单位在此类合同价款支付时聘请第三方审计,有的甚至是违背合同对合同单价进行审减,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案例二:审计费计算基数中存在虚报金额

    某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合同包含暂列金额70万元,施工单位在进行结算申报时应当扣除暂列金额,但该施工单位的结算申报总价仍包含暂列金额70万元,故第三方审计时,直接将这70万元审减。同时第三方审计费用是以审减额为计算基数的,按照合同计算,这70万元审减额对应的审计费为37800元,如果该单位在第三方审计之前对施工单位申报的结算金额有前期审核,或者在审计合同中约定暂列金额不作为审计费计取基数,这37800元便可以节省下来。

    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类合同,此类合同由于其专业性强,往往需要购买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但也正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专业不足,缺少对送审内容的监督,尤其在以审减额作为审计服务费计算基数时,存在财政资金损失风险。


    (三)案例三:审计费换来的是一份规避责任的“审核报告”

    某单位签订的洒水合同,合同内容为降尘洒水,合同约定了洒水车台班单价,按照实际洒水车台班数量进行结算。合同执行过程中,该单位相关负责人对每天的洒水记录进行签字确认,最终第三方审计公司对实际洒水车台班数量的确定完全依据该签字确认单,台班单价按照合同价,并且在“结算审核报告”中声明“本审核结果是依据委托方提供的有效资料做出的,委托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由委托方负责”。

    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购买服务类合同,尤其是据实结算的合同,此类合同的特点是合同价大多为暂估价,签订合同时无法准确预判合同数量,且履行的合同内容是现场发生的工作,时效性强。如果聘请第三方审计对此类合同进行支付款项审核,其依据的也是经合同各方签字的数量确认单、照片等辅助资料,第三方审计自身无法对合同履行数量进行确认,审计费换来的不是第三方切切实实的审计服务,而是一份没有实质性审核工作、同时规避自身责任的“审核报告”。


    二、原因分析

    对于上述几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法律法规对于“哪些应该审、哪些不用审”没有明确界限   

    对于“哪些应该审、哪些不用审”,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限定,导致大部分单位更倾向于遵循“审了总比不审好”的原则。

    (二)合同意识不强

    个别单位对审计报告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合同签订的重视程度。由于大部分与行政事业单位签订合同的公司为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在合同履行阶段、合同款支付阶段推诿扯皮的可能性极小,导致一些单位在合同签订环节存在麻痹性,合同签订偏向形式化,合同要素不完整的情况较为普遍,例如合同缺少签订日期、缺少货物交付日期、合同标的不明确、签订主体不合规、合同依赖格式文本而忽略专用条款等问题时有出现。

    (三)不敢担责 拿第三方审计结果当“挡箭牌”  

    个别单位在合同款支付环节怕出差错,不敢担责,支付流程中被领导详细询问支付的款项是否准确时,只要拿出“结算审核报告”表示是第三方审计的结果,领导也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

    (四)认为有了第三方审计机构就可以当“甩手掌柜” 缺少对第三方审计的监督  

    个别单位认为聘请了第三方审计,责任就是第三方审计的责任,出了问题也是第三方审计的问题,而缺少对第三方审计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及复核。


    三、建议

    (一)增强合同意识 充分发挥合同效力

    增强合同意识,在合同中明确标的物数量、价格、合同各方责任义务等关键内容,订立准确、清楚、完整的合同,切实发挥合同效力,必要时及时签订补充协议。

    (二)完善内控制度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完善内控制度,将验收环节和资金支付环节紧扣起来,将合同和验收资料结合起来作为合同款支付依据,减少不必要的第三方审计。同时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作用,在合同签订、合同支付等环节履行内审职责,防止财政资金损失浪费。

    (三)合理安排第三方审计服务内容 节约财政资金

    对于合同金额较小但又需要第三方审计的,可以采用打包审计的方式,合理节约财政资金。

    (四)正确理解第三方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方审计的根本是服务,用于辅助各单位完成其无法审核、无法确定最终量价的项目内容,例如发生变更的建设工程项目。审计费换来的应当是切实的审计服务而不仅仅是一份“审核报告”,避免过度审计、审计“形式化”,同时也是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将财政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审计处
地址:中国·陕西·延安市圣地路580号 邮编:716000